6月15日,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陈坤鹏教授莅临我校民乐系,为我校师生开展了主题为“探秘湄公河流域下的二弦胡琴共生圈”的学术讲座。民乐系弦乐教研室主任周钰教授主持并召开讲座,约请科研随处长杨晓博士作为嘉宾讲话,弦乐教研室全体师生加入。
陈坤鹏教授从湄公河流域的地区特点、湄公河流域下的二弦胡琴乐器种类与形制、二弦胡琴共生圈征象三个方面开展了本次讲座。湄公河流域这片广袤又神秘的土地在陈坤鹏教授的解说下徐徐揭下了面纱,而这片土地上所孕育的音乐艺术也深深地吸引了我们。湄公河流经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该地区音乐文化一脉相承、相互影响最终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二弦胡琴共生圈。陈教授在多年的野外视察以及演奏实践中,对湄公河流域下二弦胡琴乐器的形制、发音等特点举行了较量研究,并对其音乐的民族化气概特点以及相关技法有着精妙的掌握。
在本次讲座中陈先生从理论层面深入浅出先容了越南的二弦胡琴乐器“各给”、“旦菓”,泰国、老挝、柬埔寨的“高音二弦胡琴”、“中音二弦胡琴”,以及三弦琴等乐器。同时,陈教授现场使用越南高音胡琴演奏越南中部民歌《家乡情》,并为各人展示泰国高音二弦胡琴(So Duang)、中高音二弦胡琴(So Wu),还约请民乐系二胡专业的旺杰同砚上台,配合演奏泰国二弦胡琴二重奏《泰国小曲》。
陈坤鹏教授就二弦胡琴乐器音乐共生征象的研究思绪举行叙述,先容“较量研究法”“野外视察研究法”等音乐学研究要领,为学习音乐演出的同砚们开拓了眼界,点破学习器乐演奏的闭环。陈教授对其研究提出更进一步的思索,即:“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擦弦乐器有无共生征象,以及其与东南亚擦弦乐器有无共生层征象?”等问题。
讲座最后科研随处长杨晓博士举行了讲话,她谈到本次讲座为典范音乐学课题,是二弦胡琴乐器研究偏向的首创。指出陈教授是集二胡演奏教学、音乐学、少数民族乐曲研究、乐器刷新为一身的综合性专家。陈教授差别于寻常的音乐学研究要领,为诸多学习音乐演出的同砚拓宽了眼界,学会从差别视角学习实践自己的专业,深入研究其背后的历史渊源,更好的生长金年会民族乐器。讲座竣事后陈教授与加入讲座的全体师生举行了亲密攀谈,并合影留念。此次讲座获得了民乐系师生的一致好评与赞美。
2020级民乐系研究生王佳霖报道
地点:成都会新生路6号
邮编:610021
电话:028-85430202
传真:028-85430722
地点:成都会新都区蜀龙大道中段620号
邮编:610500
电话:028-89390026
地点:资阳市雁江区资州大道777号
电话:028-83436048